威立雅中国首次发布 ESG 报告 以创新实践助力生态转型与双碳目标

2025-09-24 20:02 www.qilucj.com 作者:综合 来源:东方财经网

● 威立雅中国首次发布 ESG 报告,从环境、社会、公司治理维度展现 2024 年在华可持续发展成果, 报告彰显了威立雅助力中国生态转型与 “双碳” 目标的决心,报告电子版可通过其官网下载。

中国,上海—2025年9月22日, 全球领先的环境服务公司威立雅正式在中国发布《威立雅中国2024年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ESG)报告》。这是威立雅在中国大陆地区推出的首份ESG报告,从环境、社会、公司治理三大维度,全面展现其2024年在华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成果,彰显了以"资源再生,生生不息"为使命,助力中国生态转型与"双碳"目标实现的坚定决心。

威立雅中国大陆首席执行官顾丽华表示:"自上世纪 90 年代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威立雅始终扎根本土,以全球领先的环境解决方案服务城市与工业客户。这份首份 ESG 报告,不仅是我们深耕中国市场的阶段性总结,更是与利益相关方深化对话、共推可持续发展的新起点。威立雅将持续以创新技术与责任担当,为中国绿色发展注入动力。"

本份 ESG 报告所呈现的成果,源于威立雅中国对集团 GreenUp 战略的深度践行。作为威立雅2024-2027 年全球生态转型行动纲领,GreenUp 战略以加速部署更具经济性且可复制的环境解决方案为核心,在华市场实践中,威立雅将这一战略要求与本土需求深度融合,立足中国 "双碳" 目标,为 ESG 绩效的持续提升提供了坚实支撑。

环境维度,威立雅中国 2024 年持续深耕脱碳降碳、资源再生与消除污染三大领域:

● 脱碳方面,通过创新解决方案全年避免 496,160 吨二氧化碳排放(涵盖范围1、2及范围4)。例如,威立雅哈尔滨西南市政供热项目运用废热回收技术,年减碳 8.4 万吨;威立雅四川宜宾项目以本地农林废弃物为原料,实现生物质热电联产,为超过10家工业企业提供可再生来源蒸汽,大幅降低工业碳足迹。

● 资源再生领域,全年回收 68,517 吨塑料,旗下威立雅华菲作为再生塑料领军企业,为汽车、食品、家电等领域提供多种类高品质再生塑料产品;2024年,威立雅中国节水超 6,025万立方米

● 消除污染方面,威立雅具备完整的危险废物综合管理能力,运营和管理10多个危废处置项目,处置总许可能力超过100万吨/年。

社会维度上,威立雅坚持与员工、社区共成长:

● 2024年,员工培训总投入超过1,703 万元,人均培训约 47 小时,社会对话机制覆盖近87% 的员工;公司强化多元包容文化,推行 Veolia Cares 关爱计划,为员工提供带薪育儿假、健康保障等福利。

● 支持区域发展,通过供应链间接带动 36,825 人就业;积极开展学校、社区等的合作,推动环保教育, 例如,与清华大学开展环保研学,实地了解环保项目运营;在世界水日期间在北京牛口峪湿地开展公益行动,向公众普及水知识。

公司治理层面,威立雅严格践行合规,强化供应链管理:

● 2024年,2,070 人次参与各类合规培训,建立 Whispli 道德举报系统,严守合规底线。

● 可持续供应链建设成效显著,本地供应商采购占比达 97%,推动 6,400 家供应商签订责任承诺书,明确其在商业道德、健康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所需遵循的要求。

《威立雅中国 2024 年 ESG 报告》参考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标准 、《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第 2 号 —— 气候相关披露》(IFRS S2)及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UN SDGs 2030)编制,详细披露了ESG 核心议题的管理与绩效。报告电子版可通过威立雅官方网站下载(链接)。威立雅期待与各方携手,以资源再生之力,共筑可持续未来。

关于威立雅

威立雅集团致力于成为全球生态转型的标杆企业。集团在全球拥有近21.5万名员工,在水、废弃物及能源管理三个领域定制与实施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凭借三个互补的业务领域,威立雅实现获得资源、保护资源并补充资源的愿景。2024年,威立雅集团为1.11亿居民提供饮用水,为9800万居民提供污水处理服务,生产能源近4,200万兆瓦时,回收再利用废弃物6,500万吨。威立雅环境集团(巴黎泛欧交易所:VIE)2024年合并收入达447亿欧元。

关于威立雅中国

威立雅集团是全球生态转型的领军者。自上世纪90年代初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威立雅始终致力于为城市及工业领域提供涵盖水务、废弃物、能源管理、新能源和循环经济的全方位高效环境解决方案,与各利益相关方携手,助力中国的绿色低碳转型。目前,威立雅集团在中国拥有超过8,000名员工,业务遍及全国。2024年,威立雅在中国避免的碳排放量约50万吨。

收藏 举报

延伸 · 阅读

免责声明: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齐鲁财经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齐鲁财经网”和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齐鲁财经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侵权本网会及时通知用户删除或强制删除相关信息。 3、齐鲁财经网为用户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据此操作,风险自担与齐鲁财经网无关。4、齐鲁财经网友情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