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签政策点燃入境游,外国游客争相体验火锅涮毛肚

2025-09-29 16:56 www.qilucj.com 作者:综合 来源:齐鲁财经网

饮食,是一个民族最深沉的文化密码,也是文明交流中最柔软、最富感染力的载体。从张骞出使西域带回葡萄、胡麻,到海上丝绸之路将瓷器、茶叶与烹饪技艺远播东瀛与阿拉伯世界;从明清时期粤菜随华侨下南洋落地生根,到20世纪中叶中餐在欧美“唐人街”开枝散叶——中国美食的全球之旅,已绵延两千余年。今天,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与对外开放的深化,这股“中国味”的传播浪潮正迎来全新阶段:从“走出去”到“请进来”,从海外中餐馆的单向输出,转向全球游客亲临中国、沉浸式体验原汁原味的饮食文化。一场以“舌尖”为起点的文化回归与双向对话,正在神州大地上热烈上演。

近年来,随着中国对75个国家实行单方面免签或全面互免签证,过境免签国家扩展到55个,入境口岸增加至24个省(区、市)60个口岸,停留时长统一延展至240小时,极大便利了外国人来华旅游、商贸、访问。当前,免签入境已成为外籍人员来华旅游、商贸的主要渠道,带动入境旅游持续升温,助推了全球“China Travel”(中国游)热潮。

据中国国家移民管理局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外国人出入境人次突破3800万,同比增长超65%。在TikTok、Instagram、YouTube等全球社交平台上,“#ChinaTravel”话题播放量已超百亿次,一种全新的“来华打卡仪式”正悄然兴起:从传统的“登长城、游故宫、吃烤鸭”,逐步演变为“穿汉服、喝奶茶、逛菜市场、吃火锅涮毛肚”。外国游客对中国文化的感知,正从地标性观光走向生活化体验,从视觉震撼转向味觉共鸣,从“看中国”迈向“品中国”。

 

在这股“新中式”体验热潮中,火锅,尤其是以“毛肚”为代表的川渝火锅,成为最受追捧的“顶流”项目。在微博,#中国一年能吃掉5亿斤毛肚#话题引发热议,这一惊人的消费数据不仅展现了中国人对川渝火锅的全民级热爱,更体现了对招牌毛肚的极致偏爱,这令来华外国游客被感震撼,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探索欲与挑战心。在YouTube,韩国博主挑战“火锅10秒涮毛肚”收获千万播放;在小红书,有数千万网民观看外国友人挑战火锅涮毛肚的内容;在TikTok,“What is Mao Du?”(什么是毛肚?)成为热门搜索词条。这口翻滚着麻辣鲜香的“中国锅”,正成为世界了解真实、立体、可感中国的味觉入口。

 

在这股火锅热潮中,巴奴毛肚火锅以其“产品主义”的高品质火锅定位与开放包容的文化姿态,成为国际游客感知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窗口。2020年,七国驻华外交官齐聚巴奴,沉浸式体验火锅文化,开启中华美食对外交流的新场景;2023年,波兰前总统访华期间专程到店品尝,对巴奴毛肚火锅的品质与口感赞不绝口;2024年12月,来自17个国家的青年领袖集体体验火锅涮毛肚,感受中国饮食的哲学与烟火气;同期,沙特小萨勒曼基金会代表团首次访华,特地参访巴奴门店,成为该行程中唯一被考察的餐饮企业。进入2025年,因捐赠二战相册而获赠国礼瓷的美国友人埃文·凯尔在春晚后专程打卡巴奴毛肚火锅,回到家乡后在社交平台深情表示:“我唯独对那一口毛肚念念不忘。”五一前夕,泰国亲王素博·巴莫携两位公主赴巴奴体验火锅。8月,美国NBA球星凯尔·库兹马到访中国,也将巴奴列入行程,亲身挑战麻辣火锅和“七上八下涮毛肚”。

 

从外交使节到国家元首,从青年领袖到民间友人,从亚洲王室到国际球星——越来越多的国际宾客因麻辣火锅爱上中国美食。巴奴正以极致产品为载体,用一锅热汤,向世界讲述着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故事。

2025年9月15日,这股“火锅热”迎来又一高光时刻——近300名来自100多个国家的“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参赛选手走进北京丽泽龙湖天街门店,开启一场沉浸式的中国文化之旅。这些热爱中文、渴望了解中国的青少年,在服务人员的引导下,尝试用筷子夹起毛肚,体验“七上八下”的火候艺术,聆听每一道菜品背后的产地故事与文化寓意。一位来自斐济的学生特别称赞道:“中国的火锅锅底、食材非常丰富,清汤、菌汤我都喜欢,但最喜欢的还是辣锅,毛肚的爽脆让我震惊,一口下去太爽啦!”

这一场景,正是教育部、商务部等九部门《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中“推动商旅文体健融合发展”“发挥美食、中医药、文物古迹等传统文化资源优势”的生动实践。巴奴以开放、包容、互动的服务模式,将一顿火锅升华为一场跨文化的对话,让外国青年在烟火升腾中读懂“民以食为天”的中国智慧、“食不厌精”的匠心精神,以及“有朋自远方来”的待客之道。

 

如今,外国人来中国,想体验最地道的中国味,想感受最真实的中国生活,巴奴毛肚火锅正成为越来越多国际友人的首选之地。这不仅是对产品品质的认可,更是对中国文化自信的共鸣。一锅火锅,煮沸的是味蕾,升温的是民心,架起的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之桥。从两千年前的丝绸之路,到今天的“汉语桥”学子,中国美食的传播史,正写下新的篇章——这一次,世界不仅在海外品尝中餐,更愿亲临中国,从一口毛肚开始,读懂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东方大国。

收藏 举报

延伸 · 阅读

免责声明: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齐鲁财经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齐鲁财经网”和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齐鲁财经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侵权本网会及时通知用户删除或强制删除相关信息。 3、齐鲁财经网为用户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据此操作,风险自担与齐鲁财经网无关。4、齐鲁财经网友情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