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筑牢秋粮防线太保产险赋能菏泽玉米风险减量
2025年菏泽市900余万亩玉米历经前期高温旱情考验后,在秋初关键生长期迎来病虫害与晚熟风险的双重挑战。其中成武县作为全市主产区之一,依托太保产险菏泽中支“卫星+AI”科技体系,构建起全周期风险防控网络,为秋粮丰产筑起坚实屏障。
菏泽玉米长势:技术干预下的丰产希望
2025年菏泽玉米生长季呈现“前期受旱、中期恢复、后期稳健”的态势,成武县表现尤为典型。据菏泽市农业农村局监测,成武县夏玉米6月上旬播种时底墒充足,全县出苗率达96%,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为全年生长奠定良好基础。但进入7月拔节至大喇叭口期,成武县平均降雨量较常年偏少32%,其中天宫庙镇0-20厘米土壤相对含水量最低降至60.8%,远低于玉米抽穗期所需的75-85%适宜区间,部分地块出现叶片卷曲、生长迟缓现象。
(图例:太保菏泽中支总经理在田间对玉米旱情进行实地视察)
面对旱情,菏泽市迅速启动“万人下乡・稳粮保供”农技服务行动,成武县农业农村局,在孟海镇、苟村集镇等主产区优先推广精准滴灌技术。8月中下旬的阶段性降雨进一步缓解旱情,配合无人植保机“一喷多促”作业,成武县78万余亩玉米整体千粒重提升6%-9%,全县平均亩产有望突破630公斤,高于全市预期产量10公斤。
然而秋初时节的新挑战接踵而至。8月下旬至9月上旬,成武县出现持续4天的阴雨天气,导致玉米成熟期较往年推迟6天,不仅增加秸秆倒伏风险,还为红蜘蛛、锈病等病虫害滋生创造条件。“当前成武县玉米正处于灌浆后期到成熟期的关键过渡阶段,高温高湿环境下,红蜘蛛、锈病等病虫害易集中爆发,需重点防控。”菏泽市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中心作物部部长谢卫东指出,成武县作为沿湖乡镇较多的县区,“虫害+倒伏+霉变”三重风险叠加特征更为明显,需强化科技化防控手段。
风险减量:卫星AI打造智慧防控体系
农业风险减量服务正通过科技革新实现从“灾后补偿”到“全程防控”的转型。太保产险菏泽中支联合北京佳格天地科技有限公司,以成武县为核心试点,构建起“卫星遥感+AI算法+物联网”三位一体的“双精准”服务体系,将多元数据融合技术贯穿成武县玉米生产全流程。
该体系以-高分辨率卫星影像与AI地块智能识别算法为核心,通过卫星影像图与成武县农业农村局现场验标信息的叠加核验,精准提取张楼村及周边乡镇的地块边界、作物类型及种植面积,形成覆盖成武县主要玉米产区的“农业生产地块图”。
(图例:太保菏泽中支工作人员联合遥感公司在受灾地区通过无人机勘察灾情,收集数据)
“我们的‘慧眼・智远’AI遥感服务平台每10天更新一次成武县玉米生长态势报告。”太保产险菏泽中支农险部负责人介绍。结合关键物候期的气象数据结合成武县玉米长势遥感指数,构建多维度风险评估模型,可提前72小时生成干旱、病虫害等预警信息,为成武县农户预留充足干预时间。
秋初防线:全周期定制化风险防控服务
针对秋初玉米生长特点,太保产险菏泽中支围绕成武县玉米“灌浆后期-成熟期-收获期”关键节点,在全县范围内打造覆盖病虫害防治、倒伏防控、晚熟管理的立体化风险减量服务体系,为农户筑起三道“防护墙”。
在灌浆后期病虫害防控(8月中下旬-9月初),保险公司联合遥感公司在成武县建立“卫星预警-无人机防治-效果监测”闭环机制。通过卫星遥感监测成武县玉米冠层温度与湿度变化,当AI模型预测病害发生概率超过40%时,立即联合成武县农业农村局启动干预流程。
进入成熟期倒伏防控(9月上旬),针对阴雨天气导致的秸秆脆弱问题,保险公司联合遥感公司在成武县伯乐集镇、张楼镇、天宫庙镇,重点推广“倒伏风险指数模型”应用。该模型融合近10年影响成武县的台风路径数据、卫星遥感数据及气象数据,对易涝区域进行动态监测,降低气象条件带来的玉米倒伏风险。
随着9月中旬收获季临近,太保产险的“科技护农”行动仍在成武县持续。在成武县的玉米田里,卫星高空巡航捕捉灌浆进度,无人机不时掠过绿浪开展收尾监测,农户手机上的e农险APP不断更新着收获建议。这种“保险+科技+农技”的深度融合模式,不仅有效应对了成武县秋初复杂气候挑战,更推动农业保险从“风险补偿”向“价值创造”转型,为菏泽秋粮丰产筑牢坚实屏障。
延伸 · 阅读
- 2025-07-17工银安盛人寿临沂中支以
- 2025-04-09科技赋能保险新生态 旭
- 2019-04-22威海中华财险”保处联动
- 2018-12-25岛平安人寿加强基层党建
- 2018-12-24科技加成,济南平安人寿